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肖军 通讯员 杨娟
手机视频中,金灿灿的稻穗已有人高,一位老农站立田间满脸笑容,享受着“禾下乘凉”的幸福感。
一张照片中,也是这位老农手持两张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发明专利证书,脸上同样灿烂如花。
这位老农叫谌锡,今年72岁,是怀化市鹤城区坨院街道梨头园村村民。4月15日,在谌锡家中,他给记者看视频和照片,讲述种稻故事。
谌锡几十年如一日,致力于研究培育旱稻品种与技术推广,其研发的水旱两用旱稻的种植方法和再生稻培育方法创新了传统水稻栽培技术,去年12月,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目前,其技术已推广到省内外10多个县市区。
屡败屡试,40余载研究旱稻
1950年,谌锡出生在溆浦县横板桥乡一个偏僻小村庄。因为家里人口多,那时常常吃不饱饭。
在农村长大的谌锡对种田有着特殊感情。“那个年代我们的粮食就是稻米,但水稻种植靠天吃饭,遇到干旱就会大面积减产,大家就会饿肚子。”谌锡说,这让他萌发了改良水稻品种的想法。
上世纪80年代,谌锡开始专注水稻旱种高产新模式研究,并将自家2亩稻田作为试验田。由于技术不成熟,当年试验田亩产不到400公斤。
经反复尝试,谌锡从失败中总结经验,2006年,他在自家旱地里惊奇地发现,一根稻苗竟长出4枝稻穗。谌锡把它命名为晶交更优2058超级高产稻,当年亩产达到600公斤。
这次培育的稻种虽然试验成功,但遇到灾害天气,或播种在土壤贫瘠的旱地,就会出现倒伏减产、病虫害多等情况。功夫不负有心人。2011年,谌锡在四川甘孜州山地一处路边,无意中发现一株生长良好的野生稻。谌锡将这株野生稻与以前培育的高产稻杂交,并不断试验、改良,终于育出新品种。“这新品种种在旱地不需要育秧和移栽,节省劳动成本,且抗旱性强。”他介绍,经试种,亩产可达500至600公斤。
目前,谌锡培育、改良的稻种达30多个,并摸索出水旱两用旱稻种植方法,以及再生稻培育方法。
老当益壮,探索脚步不停歇
“旱稻种植比传统种水稻适应范围更广,且省时省力环保,能让更多农民种好田,多产粮,提高效益。”谌锡说,他坚持不断研究改良旱稻品种,就是想为维护粮食安全贡献力量。
在旱稻种植方法逐渐成熟后,谌锡积极向周边农户传授推广这种种植技术。
“在田间地头有了新的收获,每次实验后,我都会保存样品,作为研究材料。”谌锡说,科研无止境,只有不断创新、摸索,才能提高品种的抗性和广适性。
随着谌锡成功种植旱稻的消息传开,许多省内外种粮户和企业慕名前来取经,范围覆盖甘肃、陕西、湖北等地的10多个县市区。湖北武汉一家种业公司负责人在网上看到谌锡种旱稻的事迹后,主动联系他,试种了旱稻。“谌锡精神可嘉,他培育的旱稻品种有市场前景和价值。”该负责人说。
虽然获得了国家专利,但谌锡没有停止探索的脚步,他四处奔走,推广水稻旱种模式。
“我的目标是争取旱稻产量再高一点。”对未来,谌锡充满信心。

-
河北压实责任做好森林草原防火工作 切实履行森林草原防火主体责任3月24日,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发布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各有关单位认真贯彻落实省领导重要批示精神,严格落实《塞罕坝森林草原防...
-
河南开展农药兽药使用减量专项行动 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日前,省农业农村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省公安厅、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省通信管理局联合印发《河南省农药兽...
-
2月份河南财政总收入572.6亿元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96.5亿元3月24日,记者从河南省财政厅获悉,2月份,全省财政总收入572 6亿元,同比增长15 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96 5亿元,同比增长...
-
河南科创领域再有“大动作” 省重点实验室再添3家郑州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河南农业大学之间的合作,会擦出怎样的火花?郑州的高校与洛阳、三门峡等地的优势资源、产业联合,又...
-
郑州市路段路灯不亮问题如何解决?能否将全市路灯统一管理?郑州有的路段路灯不亮,是啥原因?大河报·豫视频刊发路灯的烦恼系列报道后,引起众多市民和网友的关注,有多位市民反映了身边...
-
河北压实责任做好森林草原防火工作 切实履行森林草原防火主体责任
2022-03-28 11:18:59
-
河南开展农药兽药使用减量专项行动 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2022-03-25 09:42:22
-
2月份河南财政总收入572.6亿元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96.5亿元
2022-03-25 09:41:26
-
河南科创领域再有“大动作” 省重点实验室再添3家
2022-03-25 09:37:58
-
郑州市路段路灯不亮问题如何解决?能否将全市路灯统一管理?
2022-03-25 08:28:21
-
广西出台一揽子政策力保市场主体 帮助市场主体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2022-07-01 08:41:52
-
海宁全域党建联盟助农增收 “稻虾共作”亩均效益达上万元
2022-07-01 08:39:41
-
浙江数据开放创新应用大赛启动 助推重点领域“大脑”能力建设
2022-07-01 08:38:45
-
浙港贸易活力不断增强 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
2022-07-01 08:36:20
-
台州沿海布局五大“产业城” 实现全部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
2022-07-01 08:34:28
-
世界聚焦:00后女孩去面试全程狂怼HR:这种招聘既可恶又可恨
2022-07-01 08:03:52
-
百事通!新一轮医保药品目录启动申报 价格调整常态化
2022-07-01 08:13:04
-
全球快播:今年“6·18”促销手段简单务实 交易总额正向增长
2022-07-01 08:14:41
-
世界观焦点:A股上半年牛熊榜出炉 最高累计涨幅超300%
2022-07-01 08:18:33
-
热消息:行长辞任 南京银行强劲势头能否延续
2022-07-01 08:04:24
-
每日讯息!年内险企补血图鉴:“自我补血”模式频上演
2022-07-01 08:13:56
-
【新要闻】中国开封第40届菊花文化节第一次筹备会召开
2022-07-01 08:12:22
-
山川乡打造“5分钟旅游党群服务圈” 使基层党建整乡推进
2022-07-01 08:18:59
-
天天快讯:楼阳生到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调研
2022-07-01 07:50:42
-
热头条丨2022年6月,河南省政府出台了这些重要政策
2022-07-01 07:38:39
-
热点评!北京653套面向毕业生保租房开放登记,这些月租金2000-3000元的保租房长什么样?
2022-07-01 08:02:08
-
世界时讯:A股下半年行情有啥期待?
2022-07-01 07:40:24
-
【世界新要闻】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新院项目开工
2022-07-01 07:39:01
-
看热讯:加大防汛隐患排查整治力度 确保南水北调中线安全度汛
2022-07-01 07:47:43
-
焦点速读:河南GDP增长7%的“小目标”咋实现?看看省委咨询组研究员、省社科院原院长张占仓的思考
2022-07-01 07:36:57
-
全球关注:中国预制菜(肉类)产业基地缘何“花落”原阳?
2022-07-01 07:43:13
-
【全球播资讯】扎实推进 两稳一保丨河南预制菜 火候到了 如何掌勺
2022-07-01 07:56:58
-
湛江:红色引擎赋能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吹响基层治理“集结号”
2022-07-01 08:02:26
-
大鹏新区:锻造高质量发展引擎 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越来越足
2022-07-01 08:00:38
-
云浮全面实施党的建设“六大工程” 推动党建引领“多网合一”
2022-07-01 07:59:03
-
广州南沙首批“示范运营车辆标志牌”颁发 加速自动驾驶技术成果商业化落地
2022-07-01 07:57:58
-
广东推动县级中医医疗机构全覆盖 建100个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
2022-07-01 07:56:19
-
云浮九项举措服务涉外企业 “一对一联系企业”制度提供便利
2022-07-01 07:54:15
-
广东今起施行优化营商环境条例 开办企业已实现全流程电子化
2022-07-01 07:52:55
-
广东再推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十大行动 创业担保贷款最高可贷500万
2022-07-01 07:5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