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网财经4月24日讯(记者 王嘉浩) 随着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的深入人心,减糖正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共识,而且也成为全球食品生产和消费发展的重要趋势。围绕“减糖”这一热点话题,4月2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食品药品产业发展与监管研究中心主办的“2022五道口食品沙龙·‘三减’之减糖高层研讨会”在京召开,多位权威机构的权威专家与主流媒体就减糖领域学术前沿与动态,以及食品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等问题进行充分的交流研讨。
研讨会现场
全民落实“三减”生活,减糖消费大势所趋
中国社会科学院食品药品产业发展与监管研究中心主任张永建指出,“健康中国”国家战略是食品产业发展的重要引领,“三减(减糖、减油、减盐)”是基于安全与健康的具体措施,既是食品安全的深化和提升,也是加强对影响健康因素的管控,是在食品消费领域落实“健康中国”的重要抓手。
特别是近些年,中国逐渐成为世界糖消费大国,由此导致的国民健康问题引起国家高度重视。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杨月欣指出,近年来,糖的摄入与不良健康效应的关系备受关注,有研究结果显示,糖摄入多与肥胖、龋齿、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增加有关。
杨月欣理事长发言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国家行动办公室石文惠研究员也介绍了相关研究和实践,证明糖的危害多。例如,饮食中的糖是龋齿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过多摄入会造成膳食不平衡,增加超重、肥胖以及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病风险。
也正因此,国家层面也积极引导全民减糖行动。从2016年第二阶段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开始,正式提出开展“三减三健”行动,提倡“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专项活动,2019年提出“合理膳食行动”,2021年完善了《食品营养标签通则》,积极促进全民健康生活。
石文惠研究员发言
科学认知糖,聪明看待“代糖”
尽管“减糖”已是大势所趋,但依旧要理性对待“糖”消费。
糖的摄入确实与健康息息相关,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杨月欣指出,糖的摄入要在合理范围内,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控制和减少膳食中糖的摄入量,推荐在整个生命周期将游离糖摄入量控制在总膳食能量(TE)的10%以下。《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中国人每天添加糖摄入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
但“减糖”不是一刀切。杨月欣强调,糖是有双面性的,我们所要避免的是不必要的、过量的糖摄入。她表示,人类对甜味的渴望无法消失,这时另外一种能够提供甜味的产品——代糖应运而生,即低/零卡甜味剂。《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中对低/零卡甜味剂的定义是:能够赋予食物甜味但产生较少能量或不产生能量的一类食品添加剂。通俗来讲,就是一类具有较高甜度的物质,满足甜味的感受,基本无能量或低能量的甜味剂,这也为需要减糖和控糖的人群带来了便利。
对此,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副院长、“功能主食创制与慢病营养干预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段盛林也有相同观点。他认为,食品不是药品,作为特定群体长期摄入的食品,一定要好吃、要美味,否则难以长期坚持下去。例如,怕肥胖、怕血糖高,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减掉蔗糖等传统糖,因此,无糖、低糖备受消费者关注。甜味剂主要是替代蔗糖,满足消费者对甜味的需求与愉悦。“葡萄糖是快乐的使者”,大多数人都喜欢甜味,但又希望控制糖分的摄入,因此使用非糖类甜味剂就成了重要选项。段院长还特别指出,血糖高的主要的来源之一是主食,通过低GI食品和全谷物食物,就可以比较好的控糖。
段盛林副院长发言
据杨月欣介绍,代糖物质在中国属于食品添加剂范畴,其使用范围和使用量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官方通告文件为准。
所以,“减糖”无需谈“糖”色变,合理使用代糖产品也是一种选择。石文惠认为,大家只需做到“聪明识别添加糖”和“减糖”,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减少糖摄入,控制添加糖摄入量,儿童青少年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婴幼儿食品无需添加糖,减少食用高糖类包装食品,烹饪过程少加糖,外出就餐巧点菜,用白开水替代饮料等。但有些消费者就是喜欢甜味,从减少糖摄入量的角度,糖替代品不失为一种选择。
对此,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副主任、主任医师陈伟也表示,日常生活中,尽量减少选择含糖食品和含糖饮料。一项国际研究表明,很多人爱吃糖,因为糖能带来安全感和快乐感。代糖产品除了能减少精制糖的摄入外,还可以产生一些健康益处:比如与同等量摄入蔗糖相比,还能减少龋齿的发生,延缓生活质量的降低;调节肠道菌群等。虽然有的研究显示代糖品制作的无糖食品,如果超量食用可能对身体有些负担,但总体上看,同等条件下,无糖饮料相比含糖饮料是更好的选择。
陈伟副主任发言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为“减糖”提供科学安全保障
代糖为“减糖”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代糖产品也有严格的相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约束的。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营养室副主任、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委员方海琴认为,甜味剂不是洪水猛兽,它是在不断发展的,是在现有科学支撑和认知条件下的一个被广泛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减糖是“三减”的重要部分,对于甜味剂(代糖)的使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提供了科学支撑和安全保障。
她介绍说,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制定是有一套严格的制度和程序的,需要经过系统的风险评估和相应的论证,目的就是要保证消费者的安全。食品添加剂是我国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并为此制定了相关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对于甜味剂的使用也不例外。我国批准使用的甜味剂(代糖)产品都是经过严格的风险评估的,目前批准使用的甜味剂有20种左右,如阿斯巴甜、安赛蜜、糖精、甜蜜素、三氯蔗糖、赤藓糖醇和甜菊糖苷等,它们都有长期安全使用的历史。因此,按标准使用甜味剂是有安全保障的。
陈伟也指出,对于当前消费者所关注的代糖食品安全性问题,目前市面上的代糖产品,无论是天然还是合成产品,有含较低能量的或者基本不含能量的,只要是在国家审批的添加剂名单内,并符合添加量要求的,都应该是安全的。
方海琴研究员发言
标准同时对相关的声称也进行了规定,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8050—2011)附录C的“表C.1能量和营养成分含量声称的要求和条件”中规定:对“无或不含糖”的声称标准是:≤0.5g/100g(固体)或100mL(液体)。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可以根据包装上的营养标签来判断是不是“无或不含糖”的产品。
食品企业“减糖”机遇,需要理念科技全面支撑
“减糖”与“代糖”不仅是一种食尚,同时也是食品行业科学技术进步的体现。段盛林认为,近些年来,科学技术对食品这样的传统产业的渗透加快,食品研发和生产正越来越多的采用新原料、新配方和新工艺,新科技的采用,改善了食品的品质,提升了生产的效率。
他还强调,甜味剂在食品工业应用已经有上百年历史,甜味剂的研发也是食品科研领域的一个热点,目前已经演进到了第六代。正是由于研发和科技进步,推动了甜味剂的持续迭代,非糖类甜味剂安全程度不断提升,健康风险不断下降,被越来越多的用到多种食品当中。“借用一句耳熟能详的话——没有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
针对“减糖”思路,越来越多的食品企业正在抓住新机遇,积极谋求新的发展道路。据《2021中国无糖饮料市场趋势洞察报告》显示,2020年无糖饮料市场规模达117.8亿元,较2014年翻了7倍,2025年该市场将增至227.4亿元,5年内实现规模翻番。由此可见,“减糖”市场潜力十分巨大。
对此,张永建在发言中也提到了近两年食品行业中的“元气现象”,他认为元气森林的成功主要包含六重因素:一是企业顺应了健康需求的大趋势;二是精准选择了“三减”中的“减糖”赛道;三是研发出满足市场需求并被消费者认可的产品;四是建立了可管控的生产体系;五是资本的大力支持;六是对特定消费者成功营销。元气森林在市场上的成功,吸引了很多企业的跟进,包括伊利等龙头企业。近期,伊利就推出了旗下首个国潮茶饮品牌“茶与茶寻”,其无糖果味茶的产品定位为“添加益生菌的0糖果茶”。
“减糖”产生的巨大市场需求,不仅吸引了资本的关注和进入,也为食品这样的传统产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我还特别注意到,元气森林的初始资本来自于前些年炙手可热的互联网产业,但进入食品这样的传统产业后,通过多维创新,将传统产业的“产品+营销”的“双轮模式”转变为“资本+科技+品牌+营销”的“四轮驱动模式”后取得了成功,这个案例说明实体经济、传统产业是大有可为的。”张永建认为。
张永建主任发言
在与与会媒体充分沟通中,大家形成了进一步的共识,“减糖”已成全球风口,食品产业要顺势而为,以消费者需求和消费者利益为引导,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支撑下,做好食品研发的科技创新,为消费者带来减糖不减幸福的美好生活。

-
河北压实责任做好森林草原防火工作 切实履行森林草原防火主体责任3月24日,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发布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各有关单位认真贯彻落实省领导重要批示精神,严格落实《塞罕坝森林草原防...
-
河南开展农药兽药使用减量专项行动 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日前,省农业农村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省公安厅、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省通信管理局联合印发《河南省农药兽...
-
2月份河南财政总收入572.6亿元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96.5亿元3月24日,记者从河南省财政厅获悉,2月份,全省财政总收入572 6亿元,同比增长15 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96 5亿元,同比增长...
-
河南科创领域再有“大动作” 省重点实验室再添3家郑州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河南农业大学之间的合作,会擦出怎样的火花?郑州的高校与洛阳、三门峡等地的优势资源、产业联合,又...
-
郑州市路段路灯不亮问题如何解决?能否将全市路灯统一管理?郑州有的路段路灯不亮,是啥原因?大河报·豫视频刊发路灯的烦恼系列报道后,引起众多市民和网友的关注,有多位市民反映了身边...
-
河北压实责任做好森林草原防火工作 切实履行森林草原防火主体责任
2022-03-28 11:18:59
-
河南开展农药兽药使用减量专项行动 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2022-03-25 09:42:22
-
2月份河南财政总收入572.6亿元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96.5亿元
2022-03-25 09:41:26
-
河南科创领域再有“大动作” 省重点实验室再添3家
2022-03-25 09:37:58
-
郑州市路段路灯不亮问题如何解决?能否将全市路灯统一管理?
2022-03-25 08:28:21
-
南宁不断拓宽脱贫群众就业渠道 保障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稳定就业
2022-07-01 08:46:19
-
贵港多举措落实稳经济措施 保障稳岗返还政策落到实处
2022-07-01 08:45:06
-
前5月广西“专精特新”企业进出口同比增12.9% 赋能广西外贸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2-07-01 08:43:54
-
中国—东盟数字经济产业园开园 推动信创产业全方位发展
2022-07-01 08:42:46
-
广西出台一揽子政策力保市场主体 帮助市场主体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2022-07-01 08:41:52
-
海宁全域党建联盟助农增收 “稻虾共作”亩均效益达上万元
2022-07-01 08:39:41
-
浙江数据开放创新应用大赛启动 助推重点领域“大脑”能力建设
2022-07-01 08:38:45
-
浙港贸易活力不断增强 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
2022-07-01 08:36:20
-
台州沿海布局五大“产业城” 实现全部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
2022-07-01 08:34:28
-
世界聚焦:00后女孩去面试全程狂怼HR:这种招聘既可恶又可恨
2022-07-01 08:03:52
-
百事通!新一轮医保药品目录启动申报 价格调整常态化
2022-07-01 08:13:04
-
全球快播:今年“6·18”促销手段简单务实 交易总额正向增长
2022-07-01 08:14:41
-
世界观焦点:A股上半年牛熊榜出炉 最高累计涨幅超300%
2022-07-01 08:18:33
-
热消息:行长辞任 南京银行强劲势头能否延续
2022-07-01 08:04:24
-
每日讯息!年内险企补血图鉴:“自我补血”模式频上演
2022-07-01 08:13:56
-
【新要闻】中国开封第40届菊花文化节第一次筹备会召开
2022-07-01 08:12:22
-
山川乡打造“5分钟旅游党群服务圈” 使基层党建整乡推进
2022-07-01 08:18:59
-
天天快讯:楼阳生到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调研
2022-07-01 07:50:42
-
热头条丨2022年6月,河南省政府出台了这些重要政策
2022-07-01 07:38:39
-
热点评!北京653套面向毕业生保租房开放登记,这些月租金2000-3000元的保租房长什么样?
2022-07-01 08:02:08
-
世界时讯:A股下半年行情有啥期待?
2022-07-01 07:40:24
-
【世界新要闻】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新院项目开工
2022-07-01 07:39:01
-
看热讯:加大防汛隐患排查整治力度 确保南水北调中线安全度汛
2022-07-01 07:47:43
-
焦点速读:河南GDP增长7%的“小目标”咋实现?看看省委咨询组研究员、省社科院原院长张占仓的思考
2022-07-01 07:36:57
-
全球关注:中国预制菜(肉类)产业基地缘何“花落”原阳?
2022-07-01 07:43:13
-
【全球播资讯】扎实推进 两稳一保丨河南预制菜 火候到了 如何掌勺
2022-07-01 07:56:58
-
湛江:红色引擎赋能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吹响基层治理“集结号”
2022-07-01 08:02:26
-
大鹏新区:锻造高质量发展引擎 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越来越足
2022-07-01 08:00:38
-
云浮全面实施党的建设“六大工程” 推动党建引领“多网合一”
2022-07-01 07:59:03
-
广州南沙首批“示范运营车辆标志牌”颁发 加速自动驾驶技术成果商业化落地
2022-07-01 07: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