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整根植物饮料每瓶里都有一整根人参,让你的每一天都元气满满。”继“保温杯里泡枸杞”“可乐罐里加生姜”等养生方式走红后,罗森便利店售卖的主打滋补养生的植物饮料——“一整根”顺利出圈,勾起了“熬夜党”们的猎奇心理,一经发售便纷纷涌入便利店“尝鲜”。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自身健康关注日益加强,选择饮品的目的已不再仅限于对解渴和口味的追求,健康、减压、独特性等均成为消费者对饮料产品的新期望。特别是在植物饮料市场上,各类打着养生概念的饮品层出不穷,添加的植物成分从红枣、龙眼、枸杞发展到菊花、罗汉果、陈皮、人参,似乎越来越“高大上”。这些植物饮料究竟对养生有多大效力?喝了后是否真能“元气满满”?《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业界专家,对此进行了分析。
(资料图片)
“一整根”熬夜水成网红产品。资料图片
冷水泡人参是否有效
从今年5月开始,名为“一整根”的熬夜水最先在川渝、湖北武汉地区的罗森便利店上架。6月1日起,福建厦门、广东深圳的罗森以及武汉Today便利店也上架该产品。整瓶水最引人注目的便是有一整根人参纵贯整瓶,瓶身也呈简约风,独特的设计一经发售就吸引了不少消费者跟风“尝鲜”。
企查查显示,硬核颜究所(武汉)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于2021年12月注册,类别为小微企业。该款植物饮料是该公司今年5月推出的新品,因瓶内含有一整根人参,故而取名“一整根”。商品详情页面介绍,开盖8小时内可续加8杯温水,还可适当加入枸杞和冰糖,让人一整天都元气满满。
虽然产品上市时间不久,但在网络上的热度却居高不下。记者在小红书上搜索“一整根”,显示有2万多篇笔记。由于早期仅在川渝地区售卖,这款熬夜水也成为罗森便利店的“网红”产品。
在重庆工作的璐璐告诉记者,“这款熬夜水在便利店卖19.9元一瓶,第二瓶是5元,虽然觉得贵,但还是和同事一起买了两瓶体验。在朋友圈分享后,有不少人咨询在哪里购买”。
由于“一整根”早期并未开通网店,仅在部分省市的线下渠道售卖,因而催生了熬夜水代购生意。原本19.9元/瓶的熬夜水,代购要加价10元左右。后期虽然开通了官方旗舰店,但也没有了便利店第二瓶优惠的活动。
记者看到,“一整根”主打0糖0脂,配料表包括水、人参、杭白菊、茉莉花、三氯蔗糖、赤藓糖醇。其中,瓶内的人参为人工种植5年以下的长白山人参3克。
注册营养师孙甲友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表示,杭白菊、茉莉花主要是清肝明目、泻火养生的作用。人参的核心成分是人参皂苷,这一大类化合物根据极性不同,会溶于水、甲醇、乙醇。研究表明,70%的乙醇提取人参皂苷的含量较高。
孙甲友告诉记者,把人参剪成小块,经过长时间反复浸泡萃取,才能将其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这也是为什么有人喜欢用高度酒泡人参的原因。退而求其次就是选用热水煮的方式,会让一部分人参皂苷溶解到水里,但效率很低。“用冷水浸泡提取的方法,对人参皂苷的提取效率要远远低于乙醇,很难将有效成分提取出来。”孙甲友进一步解释道。
实际成本不是很高
除了线下销售渠道外,记者在硬核颜究所官方旗舰店看到,6瓶装规格熬夜水售价118元,单价每瓶近20元。放眼整个饮料市场,这个价格不可谓不高。
《中国消费者报》记者在电商平台搜索“长白山人参”看到,重量为3克每株、5年以下的人工种植人参价格普遍偏低,通常按斤售卖,每株平均价格在1—3元不等。一位店主对记者说,如果批量采购价格还可以更优惠。
据专业生产玻璃瓶的生产商透露,类似于“一整根”这样的玻璃瓶加上盖子的成本大约是2元/个。记者浏览社交平台发现,消费者对于玻璃瓶的设计普遍给予好评。不少消费者表示,玻璃瓶质量很好,可以当做花瓶循环使用,也有网友戏言,如此看来,玻璃瓶或比瓶内的小人参价格更高。
除水和人参外,“一整根”熬夜水配料表包含的杭白菊、茉莉花,都是常见的药食同源材料,而三氯蔗糖、赤藓糖醇则为市场上常见的代糖产品,食材价格也颇为透明。如此看来,一瓶植物饮料的实际成本远远低于售价。
熬夜神器还是智商税
2021年,同仁堂旗下知嘛健康推出了熬夜水和神仙水,原料标示分别为枣、罗汉果、菊花、水、人参以及枣、葡萄干、桑葚、龙眼肉、人参、枸杞。和“一整根”一样,与“熬夜”“养生”相关的产品大多将人参作为主要原料。
日常生活中,一提到人参,多数消费者都会习惯性将其与滋补养生等词汇联系起来,如果想要达到减轻熬夜负担的普适性功效,在饮用量方面又该如何把握?
对此,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吴广枫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表示,熬夜这个词本身就很模糊,熬夜的负面作用,对应到生理指标上,涉及到一系列定性定量数据,现在都没有明确说法。所以,熬夜水的有效服用量更是无从谈起。
吴广枫认为,从“一整根”熬夜水的例子来看,几种原料都是药食同源植物,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益处,但中医配伍博大精深,配在一起是否能有“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有待验证。
记者调查发现,硬核颜究所官方旗舰店详情页面并未对产品本身做太多介绍,而通过强调“以人参为基调”的卖点及“每一口都是自然的馈赠”等来突出产品带来的“元气满满”。不难看出,多数消费者都是冲着人参买单的。
对此,人参行业业内人士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表示,长白山人参主要分为野山参、林下参、园参等,野山参非常珍贵,市场上也少见;林下参是人工播种后自然生长的,人工干预少,功效仅次于野山参;园参就是人工种植的人参,现在市面售卖的大多是此类。
那么,吃人参有什么效用?上述人士表示,“吃人参吃的是参龄,参龄不够就没有什么效用,二三十年以上参龄的人参才能起到滋补作用。即使是老山参也不能完全解决熬夜问题,只能缓解熬夜导致的体虚、失眠、没精神等症状”。
中国食品行业分析师朱丹蓬告诉《中国消费者报》记者,人工种植5年以下的小人参效果甚微,而野生人参营养价值非常高,存活率低且生长缓慢,因此比较珍贵。所以,企业利用的是人参传统滋补品的概念,而“一整根”更多的是营销手段。
朱丹蓬进一步表示,现在越来越多企业都进入了所谓“朋克养生”这一赛道,其实也利用了消费者健康知识和健康意识的不同步。

-
河北压实责任做好森林草原防火工作 切实履行森林草原防火主体责任3月24日,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发布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各有关单位认真贯彻落实省领导重要批示精神,严格落实《塞罕坝森林草原防...
-
河南开展农药兽药使用减量专项行动 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日前,省农业农村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省公安厅、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省通信管理局联合印发《河南省农药兽...
-
2月份河南财政总收入572.6亿元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96.5亿元3月24日,记者从河南省财政厅获悉,2月份,全省财政总收入572 6亿元,同比增长15 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96 5亿元,同比增长...
-
河南科创领域再有“大动作” 省重点实验室再添3家郑州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河南农业大学之间的合作,会擦出怎样的火花?郑州的高校与洛阳、三门峡等地的优势资源、产业联合,又...
-
郑州市路段路灯不亮问题如何解决?能否将全市路灯统一管理?郑州有的路段路灯不亮,是啥原因?大河报·豫视频刊发路灯的烦恼系列报道后,引起众多市民和网友的关注,有多位市民反映了身边...
-
河北压实责任做好森林草原防火工作 切实履行森林草原防火主体责任
2022-03-28 11:18:59
-
河南开展农药兽药使用减量专项行动 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2022-03-25 09:42:22
-
2月份河南财政总收入572.6亿元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96.5亿元
2022-03-25 09:41:26
-
河南科创领域再有“大动作” 省重点实验室再添3家
2022-03-25 09:37:58
-
郑州市路段路灯不亮问题如何解决?能否将全市路灯统一管理?
2022-03-25 08:28:21
-
崇左片区:多管齐下强化招商引资 进一步激励企业扩大投资
2022-07-01 08:53:00
-
东博会云上举办多场东盟专场推介会 进一步推动中泰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发展
2022-07-01 08:50:09
-
广西生殖健康援助基金正式启动 让更多有需要的家庭得到援助
2022-07-01 08:48:34
-
南宁不断拓宽脱贫群众就业渠道 保障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稳定就业
2022-07-01 08:46:19
-
贵港多举措落实稳经济措施 保障稳岗返还政策落到实处
2022-07-01 08:45:06
-
前5月广西“专精特新”企业进出口同比增12.9% 赋能广西外贸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2-07-01 08:43:54
-
中国—东盟数字经济产业园开园 推动信创产业全方位发展
2022-07-01 08:42:46
-
广西出台一揽子政策力保市场主体 帮助市场主体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2022-07-01 08:41:52
-
海宁全域党建联盟助农增收 “稻虾共作”亩均效益达上万元
2022-07-01 08:39:41
-
浙江数据开放创新应用大赛启动 助推重点领域“大脑”能力建设
2022-07-01 08:38:45
-
浙港贸易活力不断增强 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
2022-07-01 08:36:20
-
台州沿海布局五大“产业城” 实现全部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
2022-07-01 08:34:28
-
世界聚焦:00后女孩去面试全程狂怼HR:这种招聘既可恶又可恨
2022-07-01 08:03:52
-
百事通!新一轮医保药品目录启动申报 价格调整常态化
2022-07-01 08:13:04
-
全球快播:今年“6·18”促销手段简单务实 交易总额正向增长
2022-07-01 08:14:41
-
世界观焦点:A股上半年牛熊榜出炉 最高累计涨幅超300%
2022-07-01 08:18:33
-
热消息:行长辞任 南京银行强劲势头能否延续
2022-07-01 08:04:24
-
每日讯息!年内险企补血图鉴:“自我补血”模式频上演
2022-07-01 08:13:56
-
【新要闻】中国开封第40届菊花文化节第一次筹备会召开
2022-07-01 08:12:22
-
山川乡打造“5分钟旅游党群服务圈” 使基层党建整乡推进
2022-07-01 08:18:59
-
天天快讯:楼阳生到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调研
2022-07-01 07:50:42
-
热头条丨2022年6月,河南省政府出台了这些重要政策
2022-07-01 07:38:39
-
热点评!北京653套面向毕业生保租房开放登记,这些月租金2000-3000元的保租房长什么样?
2022-07-01 08:02:08
-
世界时讯:A股下半年行情有啥期待?
2022-07-01 07:40:24
-
【世界新要闻】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新院项目开工
2022-07-01 07:39:01
-
看热讯:加大防汛隐患排查整治力度 确保南水北调中线安全度汛
2022-07-01 07:47:43
-
焦点速读:河南GDP增长7%的“小目标”咋实现?看看省委咨询组研究员、省社科院原院长张占仓的思考
2022-07-01 07:36:57
-
全球关注:中国预制菜(肉类)产业基地缘何“花落”原阳?
2022-07-01 07:43:13
-
【全球播资讯】扎实推进 两稳一保丨河南预制菜 火候到了 如何掌勺
2022-07-01 07:56:58
-
湛江:红色引擎赋能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吹响基层治理“集结号”
2022-07-01 08: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