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河南热线 > 财经 > 财经资讯 > 正文
全球信息:债市多元化分层次体系渐成 已成服务实体经济重要力量
2022-10-21 05:59:24 来源: 证券日报
关注河南热线

干云蔽日之木,起于葱青。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债券市场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从2012年到2021年,我国债券市场托管余额从26.0万亿元增长至133.5万亿元;再到今年8月末,已增长至142.3万亿元。目前,我国债券市场规模稳居世界第二,成为服务实体经济的中坚力量。

回望来时路,翘首新征程。可以预见的是,未来我国债券市场将在改革、创新、开放系列举措的推动下释放更大潜力,充分发挥直接融资优势,更好服务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资料图】

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持续提升

当前,我国已形成以银行间债券市场为主导,包括交易所市场、商业银行柜台市场在内的多元化、分层次的债券市场体系。截至8月末,我国各类债券余额达142.3万亿元,与2012年底的26.0万亿元相比,增长幅度超447.3%,债券余额排全球第二位。

作为企业直接融资的重要渠道,公司信用类债券市场规模也跃升至全球第二位,债券托管余额从2012年的6.7万亿元增长至2021年底的30.8万亿元,增幅近360%。债券融资占社会融资增量的比重已经连续4年超过30%。在存量规模不断累积的同时,债券市场流动性也在不断提升,2021年,债券市场现券交易规模达243.8万亿元,为2012年的3.2倍。

十年来,债券品种不断创新丰富,主题债券迎来快速发展,高度契合当下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融资支持的精准性和有效性显著提升。比如,民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货运物流主题金融债券、科技创新债等创新品种的推出有效满足了各类投融资需求,进一步提升债券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效能。

在中航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董忠云看来,十年来我国债券市场在高质量发展中逐步成熟,市场体制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建立了统一、精细的监管标准和业务规则,明确了信息披露标准、债券违约处置机制,全面提升了债券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在促进资源分配和资产配置多元化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交易所债市融资规模步步高

在我国多元化、分层次的债券市场体系中,交易所债券市场已成为非金融企业债券融资的重要渠道。

十年来,交易所债券市场发债规模逐年稳步提升。证监会数据显示,2012年交易所债券市场发行总额为2786.91亿元,而2021年则为8.7万亿元。从2012年末到2021年末,交易所债市托管余额从1.25万亿元增长至18.68万亿元。截至2022年6月末,我国交易所债市规模已超过19万亿元,约占境内债券市场总规模的14%,其中非金融公司债占比达到43%。

“交易所债券市场作为国内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年来有力促进提升直接融资比重,降低融资成本。公开发行公司债券加权平均利率低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为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发挥了积极作用。”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

董忠云也认为,交易所债券市场制度持续优化,全方位为企业融资提供便利,有效缓解了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十年来,交易所债券市场对于地方政府融资的助力也日益增强,已成为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的重要平台。地方政府债券融资聚焦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充分发挥了稳投资、补短板、惠民生、促消费、扩内需和防风险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7月29日,北交所首次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截至目前,已成功发行18只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总规模超574亿元。9月2日,国债发行业务也在北交所顺利启动。中国财政学会绩效管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张依群表示,在北交所建设债券市场既有助于丰富北交所自身资本交易品种,促进各类资本交互融合,又为提升交易量提供了新的渠道。

深化对外开放步履不停

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债券市场兼有“价格锚”和“蓄水池”作用。推进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是我国构建市场化、开放型金融市场体系的必然要求。

明明认为,债市对外开放为外国投资者提供了更多投资中国资产的途径,有助于丰富境内债券市场投资者结构。对外开放既包括引入境外投资者,也包括境内资金对离岸债券资产的配置,能够拓宽境内机构的资产配置边界。同时,中国国债作为境外机构主要配置的境内债券资产,随着对外开放的加深,中国国债在全球的影响力有望持续增强。

十年来,我国债券市场持续加大对外开放力度,交易所债券市场与银行间债券市场齐头并进:符合条件的境外机构投资银行间债市额度限制、QFII/RQFII投资额度限制陆续被取消;债券通“北向通”“南向通”先后落地,实现双向通车……

随着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吸引了更多境外投资者入市。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4月末,共有1035家境外机构投资者进入中国债券市场,总持债规模为3.9万亿元人民币,较2017年末增长了225%。另外,我国国债先后被纳入彭博巴克莱、富时罗素、摩根大通全球三大债券指数。

景顺董事总经理、亚太区固定收益主管黄嘉诚表示,中国在过去几年推动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各种具体措施和方向非常值得肯定。相信未来随着流动性等方面的提升,会有更多的外资关注中国境内的高收益债机会。

开放不止,未来可期。明明认为,中国债市对外开放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债市互联互通不断拓展新功能,既能够帮助境外投资机构布局中国资产,也能够帮助境内投资机构参与离岸债券,要素流动将更加顺畅。

责任编辑:hN_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