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河南热线 > 财经 > 财经资讯 > 正文
众安科技、清华大学联合发布保险科技创新指数2022白皮书
2022-12-28 17:03:12 来源: 中国网财经
关注河南热线

近日,众安科技联合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发布《保险科技创新指数2022——科技赋能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评估了我国保险全行业167家保险企业的保险科技水平,填补了国内对于保险科技商业化发展量化分析的空白。


(资料图)

《白皮书》重点关注了保险企业对数字科技、生命科技、环境科技的应用,运用文本分析、大数据分析、情感分析等研究方法研制了“中国保险科技创新指数”。研究发现,保险企业在创新战略和管理方面表现越优异,就越能实现从科技投入到经济社会效益产出的高转化。

从指标评分结果来看,报告还发现,保险科技在我国保险行业中的潜力尚待释放,部分保险企业的科技创新水平仍有提升的空间,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不足,一些科技投入还未能真正转化为最终的经济、社会效益和客户体验的改善。

白皮书建议,保险行业应当加大对科技的应用和转化,打造高质量保险科技生态系统,加强自主与开放创新双轮驱动,坚持“科技向善”,将“人民性”融入研发理念中,实现经济与社会效益共生共赢。

填补保险科技创新量化分析空白

近年来,无论是在全球或本土市场,保险科技技术都处于发展窗口期。近年来,在政策指引之下,越来越多的保险企业加大保险科技投入,通过科技来提高客户的获得感、体验感,提升保险的覆盖面和性价比,服务国家战略和保障人民生命健康。

12月23日,众安科技、众安金融科技研究院联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共同发布《白皮书》,建立了科技投入端—科技产出中端—科技产出终端的评价模型,全方位动态反映了中国保险科技创新发展的真实情况,为保险机构增强科技创新意识和能力提供了指引。

众安保险常务副总经理王敏表示,新保险时代下,保险科技的潜在经济价值,包括运营效率和成本优势等都有更大的潜力和空间。在此背景下,《白皮书》致力于用量化和定性研究的方式科学、系统、全面地实现对保险全行业的科技创新分析,为行业稳健有序进行的技术创新提供了分析框架。

《白皮书》不仅填补了国内对于保险科技商业化发展量化分析的空白,形成独有的保险科技评价视野,并且首次将保险科技分为保险数字科技、保险生命科技和保险环境科技三大类,统计分析了行业内167家财险和寿险企业的保险科技创新情况,基于相关公司公告、专利库、报告、新闻以及书籍等,形成了多维度可动态调整的保险科技词库。

整体来看,保险科技创新指数得分排名前十的企业综合得分均超过75分,其中科技投入端、科技产出中端以及科技产出终端得分均超过70分,科技从投入到产出的转化效率均较高。

图1 财险企业保险科技创新指数前十得分及排名

图2 寿险企业保险科技创新指数前十得分及排名

在科技投入端,保险科技创新指数衡量保险公司的研发投入、研发人员占比、科技招投标数占比等指标,并首创了对各家保险公司在数字科技、生命科技、环境科技等保险科技应用方面的评分方法。

在科技产出中端,保险科技创新指数考察保险公司产品、险种以及专利数量,鼓励保险企业努力提升产品创新能力,在更大险种范围内开展科技创新,积极开展保险科技自研,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在科技产出终端,指标体系既包括保费收入、承保利润、资产回报率等经济效益指标,也包括落实绿色保险、合规经营、改善社会民生等社会责任指标,并考量保险企业能否平衡经济效益、社会责任和顾客满意度之间的关系。

险企科技投入转化效率有待提升

无论是监管定下的2022年财险业务线上化率达80%以上的目标,还是众多保险公司对互联网渠道的持续发力,都将数字化转型推向了舞台中央。近年以来,多家保险公司纷纷提出“数字化转型”发展战略,寻求以科技赋能保险业。

从得分来看,财险及寿险投入端分数均值均在70分上下,整个保险行业均在为数字化转型持续发力。

在产品及险种创新方面,保险行业近几年积极研发包括数字科技、生命科技及环境科技等各个领域在内的专利技术,持续加大对保险科技在产品及险种创新上的应用,将科技手段应用于定价及风险管控等领域,不断创新丰富产品供给。

特别是互联网保险企业,运用前沿的科技力不断提升产品的定制能力、新消费场景的保险产品方案能力。产品的服务自动化水平和性价比都在大幅提升,从而惠及更多消费者和小微企业。

图3 保险科技创新指数综合、一级指标得分分布情况

不过,从指标得分的分布情况来看,保险企业的保险科技创新差异较大,总体而言,保险科技在保险行业中的潜力尚待释放。此外,保险科技投入端的表现明显优于保险科技产出中端与终端,这说明保险科技从投入到转化的效率存在较大改进空间。

从专利数得分角度来看,专利数得分处于50-60之间的企业高达152家,占比高达91%,这表明中国保险行业的专利发明步调较为一致,而专利得分高于60分的企业仅有15家,说明不论是财险还是寿险企业,专利数多集中于大型保险企业,其余保险企业多依赖科技的引入。

《白皮书》指出,目前,大多数保险企业尚未形成系统、科学的科技创新战略,难以有效地平衡科技引入与自研之间的关系,导致了科技投入不均衡、科技投入碎片化现象,从而影响了科技产出端的最终表现。

保险业在推动科技进步的同时,更应该守住为老百姓提供更好保险产品和保险服务的初心,实现保险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共赢。报告发现,部分保险企业难以平衡经济效益、社会责任和顾客服务之间的关系,因此需要采纳切实可行的创新管理办法,将保险科技应用于保险产品价值链各个环节,既能增加企业自身经济效益,又能服务社会,并不断提高顾客满意度。

“科技向善”实现经济社会效益共生共赢

《白皮书》选取在保险科技成果转化方面表现优异的多家保险企业,展示其创新战略实践,为保险企业开展保险科技创新战略实践提供了启示和建议。

首先,打造高质量保险科技生态系统。保险企业作为枢纽企业,保险科技供应商、保险中介机构、第三方运营平台、保险用户等作为直接价值创造者,高校及科研院所等作为价值创造支持者,监管机构、保险科技初创企业和保险科技创新平台运营商等作为其他生态系统参与者,共同开展网络协作,不仅反映各主体的合作意图与利益,还展现保险产品以及相关产品的“社会温度”。

其次,加强自主与开放创新双轮驱动。量化分析结果显示,部分保险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不足,容易使保险企业陷入“引进—没有消化吸收—没有创新—再引进”的怪圈,无法实现真正的创新。

因此,保险企业应着力自主与开放创新协同的“双轮驱动”,在加强自主创新、修炼好“内功”的同时,提升保险企业获取外部资源的能力。借助以战略引领看未来、组织设计重知识、资源配置市场化、宽松环境为基础的创新管理模式,注重技术集成、科技与设计、人文的结合。

第三,实现经济与社会效益共生共赢。《白皮书》建议,企业应保持“亲社会动机”,了解当前人民生活中的难点痛点,设计解决难点痛点的保险产品,提升人民生活的幸福感。用保

险科技破解普惠保险小、散、成本高的难点,扩大保障范围,拓展应用场景,为易受到冲击的“新市民”等脆弱人群托底护航,同时也能改善保费收入和承保利润。

对于社会关注的金融数据安全问题,保险企业还应利用隐私安全计算等保险科技技术,积极保护用户隐私和信息安全。比如,有保险企业利用人工智能算法模型提升个人数据保护与提升核保效率,通过大幅减少人工参与度,降低了个人健康敏感信息泄露的风险。

(以上图片为众安保险授权中国网财经使用)

责任编辑:hN_2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