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河南热线 > 财经 > 财经资讯 > 正文
全球观速讯丨上门厨师、整理师、陪诊师等新兴职业涌现 专家:未来灵活就业将是主流
2023-03-22 07:03:36 来源: 中国网财经
关注河南热线

中国网财经3月22日讯 (记者 谭梦桐)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同时对品质生活的追求。一些新兴职业应运而生,例如上门喂猫师、上门厨师、整理师、陪诊师等新兴职业,节省了人们大量的时间成本,提高了生活幸福指数。

数据显示,在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中,超过五分之一、约2亿人为灵活就业(22.4%)。随着灵活用工市场规模继续扩大,新兴行业该如何规范?新就业形态从业者权益如何保障?中国网财经记者采访到了多位专家。

未来灵活就业将是职业主流


【资料图】

张琦(化名)是从业了三年的“上门喂猫师”。他告诉记者,“上门喂猫”作为一种新兴产业,愿意去尝试的消费者目前并不算多。“相比起托养,上门喂猫价格更加划算。比如在假期期间,一只宠物猫寄养可能需要至少58元/天,寄养一周就花费了超过400元。”

王笙(化名)在做饭方面颇具天赋,今年1月兼职做起了“上门厨师”。“一些年轻人都不爱做饭,点外卖又没有家常菜的味道,上门做饭的市场需求量还是很大。” 王笙表示,按照他的定价,做四个菜88元,6个菜118元,如果需要他买菜,就额外收取10元跑腿费。自己兼职做饭一个月就1000多元的收入,时间和产出比较低。

挂号、预约、问诊、检查、取药、排队代交费、打印病历……陪诊师刘洋(化名)的工作就是用最短的时间完成各种就医手续,帮助患者解决遇到的问题。记者了解到,陪诊师职业的出现一方面解决了子女不在身边年纪大的老人的看病难问题,另一方面对于背井离乡打拼的年轻人来说,也是很好的陪伴。“像检查无痛胃镜等项目,一定是要有人陪的。”一位陪诊师表示。

“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享受生活、生活便捷、高品质服务付费,这也使服务型的职业大幅度增加。” 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国际商贸中心研究基地首席专家赖阳在接受中国网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北京近些年来,服务消费增长率始终高于商品消费的增长率,这也是一个发展趋势。”

赖阳指出,新兴职业的兴起得益于平台化的普及。通过平台使消费者和新兴职业从业者很好的对接,并且平台可以为从业者提供相应的担保、保险、谈判要约的审核、售后服务保障。

赖阳认为,自由从业、灵活就业将是未来职业的主流。他具体分析,对于新兴职业的“弹性”,一方面,从业者根据自己的时间闲暇与否决定是否接单。另一方面,企业与从业者并非传统的雇佣关系,它只是居间服务平台,很轻便可探索多个领域,这样才可让许多新兴职业发展起来。

“很多新兴职业的需求是不稳定的,例如上门喂宠服务,会有高峰期和低谷期,这种不适合长期雇佣关系。这也是平台的优势所在。”赖阳提到。

新兴行业该如何规范?

随着新兴职业的不断发展,从业者水准参差不齐,行业准入亟待规范。

据媒体报道,部分求职者反映,在短视频平台和网站看到整理收纳师培训广告后,交钱培训却遭遇陷阱。喂猫师行业也被曝出从业者忘记关门、乱动主人家东西、喂养不到位等乱象。

行业的规范一方面可以保护消费者,另一方面是保护新兴就业者。以陪诊师为例,市场上不乏有打着陪诊师名号却行黄牛之实的行为的人。对于提供方,陪诊师通常是个人或小团队,一旦遇到意外,也容易与消费者之间产生矛盾与纠纷。

“实际上我国一直在推进从业者的职业技能提升和评价的相应的一些标准的制定。”赖阳具体介绍,当新兴领域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应出台一系列职业技能标准,通过技能标准评价对从业者能力予以评定,平台再根据交易中消费者对从业者的评价、履约情况等给与信用评定。通过两项评定结合,让消费者在下单时对从业者充分了解、不盲目。

“对于信誉良好的从业者,平台可通过算法增加从业者的推荐次数。”赖阳表示。

规范新兴职业中的职业行为,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认为需要从两方面着手,第一,提供服务的平台应主动自律加强定期培训,保障服务的合规及安全。第二,当前新兴职业的成长基础比较薄弱,亟需以健全的法律来保障行业及客户的各项权益。

值得一提的是,赖阳谈到,虽然应完善新兴职业的评价标准,但作为服务行业,准入门槛不应过多限制,与国家政策方向违背。“对从业者进行职业技能培训,让从业者在优胜劣汰中升级,而不是设过多的门槛来卡住从业者进入新兴行业。”赖阳强调。

新就业形态从业者权益如何保障?

据教育部统计数据,2023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再创新高,预计达1158万人,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企业“招工难”和毕业生“就业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不过,同时新职业机遇和新就业方向,也为广大应届毕业生求职及社会各界解决就业难题提供了新思路。

“现行的有关制度和政策还不适应新就业形态的迅速发展,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的社会保障权益同样需要关注。”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浙江大学国家制度研究院副院长金维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在此背景下,新就业形态从业者权益该如何保障?

金维刚认为,需要改进社保经办管理办法,并适当将社会保险关系与劳动关系相对分离,即使不便明确平台企业与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的劳动关系,双方也应分别承担参保缴费的责任,合理确定缴费费率和基数,以便将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纳入职工社会保障体系,依法公平享有社会保障。

“随着劳动关系变的灵活。平台与从业者间虽不是雇佣关系,但是签订的合同的条款应是公平的条款,不应被平台优势地位的利用,导致从业者的权益受损。”赖阳指出。

宋清辉也表示,新兴职业用工主体应积极主动担起责任,依法诚信用工、人性化用工,切实保障新兴行业从业者权益不受侵犯。

(案例引用于广州日报、瞭望东方周刊)

责任编辑:hN_2226